(圖中這道低碳料理是肉丸櫛瓜與綜合蔬菜,高脂、高蛋白、高膳食纖維。您還認為低碳料理一定都很難吃嗎?)
連續幾篇文章,大家可能認為史考特是個死忠
為了清楚地說明立場,史考特在這邊做個簡短的自問自答,
1) 低碳水化合物的減脂效果好嘛?
如同之前的文章所述,目前的研究認為低碳飲食減脂效果非常好,甚至往往勝過低脂飲食。
2)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適合每個人嗎?
絕對不是,每個人均有其獨特的需求,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高脂低碳飲食的。
3) 吃低碳飲食才能減重嗎?
絕對不是,如同一分鐘健身教室一直強調的:「過度加工精製」的澱粉與碳水化合物才是肥胖的元兇「之一」。低碳飲食的減重效果固然好,但只要飲食的90%以上由天然食材組成,不管高碳低碳,幾乎所有人都能在體態與健康上有所進步。
4) 哪些人可能從低碳飲食中獲益?
需要短期間迅速減脂者(如健美選手、封面Model、電影明星)、嚴重肥胖、代謝症候群(三高)患者。甚至有文獻顯示低碳飲食能降低糖尿病患的胰島素注射量,在某些例子中,甚至讓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完全脫離胰島素。
5) 哪些人可能不適合低碳飲食?
a. 爆發型與力量型運動員。
b. 儘管低碳飲食在許多研究中被證實能改善代謝指標,但仍然有部分人口在低碳飲食後血脂肪反而惡化,要特別小心。
c. 儘管有少部分的耐力型選手宣稱他們以低碳飲食讓體能表現進步,也有科學理論支持。但目前的主流還是以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為主。
6) 一般人實行無澱粉飲食的最常錯誤是?
我們東方人畢竟還是以澱粉為主食,所以無澱粉飲食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熱量不足。 減去了碳水化合物的熱量,一定要由脂肪來補足,否則就等於慢性的節食。相信各位讀者已經很清楚知道,節食不是一個理想的減重法。
而史考特認為,使增加脂肪攝取困難的點在於:大眾長期(錯誤地)認為所有脂肪都有害健康,這讓進行高脂飲食的心理障礙很難克服。要在外吃到高脂飲食也幾乎不可能。
最終的結果通常是:僅僅少吃飯而沒有多吃其他食物,最後每天餓得頭昏眼花,體脂也不見變化。
7) 如何進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呢?
如果您真的有興趣想要進行低碳飲食,請務必與一位具有這方面專長的專業人士(如營養師、醫師)配合。史考特認為健康比六塊肌重要的多,在進行劇烈飲食試驗時請務必密切監測您的血液指標,尤其是血脂肪。
如果您想要自己在家充實自己這方面的知識,史考特推薦這本書"The Art and Science of Low Carbohydrate Living"
http://www.amazon.com/The-Art-Science-Carbohydrate-Living/dp/0983490708
http://www.amazon.com/The-Art-Science-Carbohydrate-Living/dp/0983490708
這是由兩位長期研究低碳飲食的學者所撰寫的,從低碳飲食的生理 知識、臨床研究,到實際的實行方法與食譜無所不包。
免費的網路資源"Eating Academy"是史考特認為最中立且有科學基礎的低碳飲食網誌。
可惜的是,至今中文的書籍與網站至今還沒有看到比較完整的低碳飲食資訊。
當然,繼續耐心等候一分鐘健身教室的文章,也是一個方法XD
請問一下低碳飲食應該遵循怎樣的熱量來源比例呢?亦即一天熱量有百分之多少應該來自於脂肪、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
回覆刪除這個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則,各家說法皆不同
刪除請問史考特醫師,去哪裡可以找到專業的醫師、營養師配合呢? 謝謝
回覆刪除PS. 熱切期待更多低碳飲食資訊=D
Dr. Scoot您好,
回覆刪除低碳飲食的目的看起來是血糖和胰島素濃度的恆定性使得脂肪不囤積,
那請問高碳或中碳但低GI飲食是否推薦呢?
比方說低GI的食物如蘋果吃到飽,米改成燕麥之類的,和低碳飲食相較有什麼優缺點嗎?
謝謝
史考特醫師,感謝您這篇的論述,不過我覺得文中有兩點想要提出參考
回覆刪除第一:「我們東方人畢竟還是以澱粉為主食,所以無澱粉飲食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熱量不足」。我認為這個問題在已經是生酮體質的個案,因為他可以取用自身原本儲存的脂肪作為能源,所以慢性熱量不足應是不存在的假議題。
第二您提到的,普遍大眾被長期教育(洗腦)以至於不敢吃油脂。導致低碳飲食失敗。
事實上這的確是問題,然而主要問題不在不敢補油而熱量不足,而是因過量誤用蛋白質來取代澱粉,而無法順利進入生酮程序導致失敗。
身為專業人員,我的確很贊同您所倡議的要執行低碳或生酮飲食,最好要有專業醫師陪伴。畢竟每個個體的原始條件,以及改變飲食的目的都有很大的不同,要從既有的碳水為主食的飲食轉換至低碳甚至生酮,必需要遵循順序性的執行步驟,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畢竟開超跑出車禍的,問題不一定是車子不好,恐怕根本是開車技術有問題。^^
ketogenic diet在長期是否比較有效,請看一下這篇Meta-analysis
回覆刪除是的,是比較有效,長期下來差1公斤…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365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