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低碳水化合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低碳水化合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新知】為什麼我不再認同胰島素假說

科學有個特色,它會不斷地自我修正。


如果有個學者提出了一套理論,世界各地的同行就會開始用研究檢驗它。假使得到的數據支持理論,那麼學界就會給這位學者拍拍手,或許還頒一座諾貝爾獎給他。如果實驗的結果推翻了該理論,學界也會毫不客氣地給予批評。


史考特今天也要來「自我修正」一下,對一直以來支持我的讀者負責。


熟悉一分鐘健身教室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史考特過去在「糖與胰島素」、「為何計算卡路里沒有用」等多篇文章中提到「胰島素假說」,該學說的中心思想為:過高的胰島素會促進脂肪堆積,造成肥胖。


不過,胰島素假說畢竟是一個「假說」,隨著新的臨床研究被發表出來,胰島素假說的地位岌岌可危,我已經不再認同胰島素使人發胖的說法。


今天,我們將對胰島素假說的殞落做詳細介紹。



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觀念】糖尿病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

過去史考特談了相當多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在減重健康應用上的科學。我一度以為低碳水的風潮已經到達頂點,沒想到越來越多健身同好開始使用低碳水飲食減脂,YouTube頻道「台客劇場」更將目光放在「逆轉糖尿病」上,引起廣泛討論。


大家應該看得出來,我對低碳水飲食的觀念是開放樂觀的,但我對台客劇場的影片還是有一點不同意。我不認為醫學界有像影片裡特定人士說的那樣保守陳舊,甚至故意不讓病人好起來。


營養學說穿了還是一門「科學」,科學問題就要用科學方法來解決。


本篇將用科學研究來解答三個問題:


  1. 以低碳水化合物治療糖尿病,有沒有科學根據?
  2.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對糖尿病患,是最佳選擇嗎?
  3. 碳水化合物是造成糖尿病的元兇嗎?


(請注意!糖尿病患在進行任何飲食治療前應先諮詢醫師營養師意見,以避免嚴重副作用產生。本文僅為傳遞科學新知用,不得用來取代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2016年8月21日 星期日

【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與多囊性卵巢

「多囊性卵巢」是女性同胞最常見的內分泌疾患,其病徵包括有生理期紊亂、男性化特徵、以及胰島素阻抗。男性讀者可能很難體會生這種病的困擾,簡單來說,患者常有體毛旺盛與青春痘的皮膚問題,肥胖與不孕更是內分泌失調的嚴重後果。

也難怪,時常有女性來信問史考特:「我有多囊性卵巢,該如何控制飲食呢?」

過去的標準治療包括藥物、並以運動與低熱量飲食的方式達成體重控制,只要減重成功,多囊性卵巢的種種症狀都會隨之好轉。但一分鐘健身教室的讀者應該知道,以熱量控制來減重的「長期成功率」相當低,跑步機跟仙女餐終究會將我們的意志力消磨殆盡。

難不成,我們就得向多囊性卵巢舉手投降?

還好,2014年「新陳代謝」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或許能讓多囊性卵巢的治療往前更進一步。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解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增加總死亡率?



最近一篇「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增加總死亡率」的研究,在PTT Ftiness上板引發熱烈的討論。許多網友對此提出嚴重警告,在更多證據出爐前,我們應該避免使用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作為減重法。


首先史考特要重申對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立場:如果您有嚴重肥胖問題,或者是有胰島素阻抗、糖尿病,設計良好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會是非常有價值的工具,能改善體態與健康,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救人一命。


但對於絕大多數只想看起來「再緊實一點」,或是想要得到六塊腹肌,馬甲線的讀者,低碳水化合物絕對不是必要。連基礎營養的觀念(例如高蛋白質、低加工食品)都還沒弄懂,就貿然採用低碳水化合物減重,是本末倒置的作法。


好了,囉嗦了這麼一大堆,讓我們看看大家到底在吵甚麼?又該如何看待爭議性的研究?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新知】癌症、糖與精製澱粉(四)癌症的治療與預防


在本系列文中,我們談過癌症與飲食癌症是代謝疾病、以及糖尿病與癌症間的關聯性


今天史考特將嘗試解答本系列文無可迴避的最終問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能否預防,甚至治療癌症?


(重要聲明:以低碳水化合物治療癌症的研究尚在起步階段,其療效未經證實,也非目前醫界廣為接受的療法。本文章旨在介紹科學新知,不可用來取代正規醫療。癌症病患的營養照護應諮詢專業醫師、營養師後始得為之。)





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新知】癌症、糖與精製澱粉(三)癌症與糖尿病


上一篇系列文,我們談到癌症研究遭遇的挫敗,以及癌症愛吃糖的「怪癖」。


今天的文章裡,史考特將引述一些現實世界的觀察,把「癌症是代謝疾病」的概念向前推進一步。




2015年5月13日 星期三

【趴兔】不吃碳水化合物為什麼不會增脂減肌?




看完了上一篇文章【迷思】不吃碳水化合物=增脂減肌?,希望大家都能同意,不吃碳水化合物並不會讓你「增脂減肌」。


(還沒看過的讀者,建議還是先從這裡開始閱讀,比較好融會貫通。)


今天史考特將要深深地進入生物化學與飢餓生理的領域,給各位一個交代:到底為什麼人體可以在如此「不均衡」的飲食中,繼續良好運作。


本篇對於非生醫領域的朋友可能不容易上手,如果您在理解上發生困難,歡迎隨時在Facebook或文章末的留言區提出。


首先就大腦的營養需求開始說起:


2015年5月6日 星期三

【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簡短Q&A


(圖中這道低碳料理是肉丸櫛瓜與綜合蔬菜,高脂、高蛋白、高膳食纖維。您還認為低碳料理一定都很難吃嗎?)



連續幾篇文章,大家可能認為史考特是個死忠的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支持者。其實我只是發覺大眾對低碳飲食有太多誤解,與不必要的污名化,才會跳出來寫這一系列文章。

為了清楚地說明立場,史考特在這邊做個簡短的自問自答,讓各位對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興趣的讀者,能更恰當的去運用它。也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迷思】不吃碳水化合物=增脂減肌?



網路上常見一些文章警告大家不吃澱粉與碳水合物的危害。除了酮酸中毒、腎臟受損等毫無根據的說法,另一個令人髮指的恐怖後果是:「肌肉流失,脂肪代謝受阻」。

雖然史考特一直強調「加工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才是致胖元兇,也不建議一般人不吃澱粉。但對於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或是大家熟知的無澱粉飲食)的錯誤指控還是無法接受。

直接了當的說:在熱量足夠的前提下,不吃碳水化合物並不會阻礙脂肪代謝,更不會讓全身肌肉消失。

今日(還有之後)的文章將會帶各位讀者進入臨床與生化等面向,深入剖析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技術性細節」。可能會有點難,可能會打瞌睡,但如果成功讀完整篇沒有按END,您就比九成以上的「專家」都更了解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