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短篇】你的醫生運動嗎?

今年的英國運動醫學期刊上有一篇文章,標題為「讓醫生們做好榜樣」,史考特翻譯其中一段與大家分享。


(原標題為:Time for doctors to practise what they preach and preach what they practise.)






大部分人仰賴醫師來獲得健康生活形態的知識。目前的科學證據明確顯示,每週150分鐘以上中強度的運動對健康有益。遺憾地,極少有醫療專業人士認真看待「運動處方」這件事。


這現象可歸咎於醫師缺少相關的訓練、知識、動機,甚至本身沒有運動習慣。


有固定運動習慣的醫師更常建議病人開始運動,而反過來看,許多醫師表示他們很難建議病人去做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此外,沒有運動習慣的醫師也很難成為病人的「楷模」。


看來,建立醫療專業人士自身的健康生活習慣,是改變醫療長期忽略「運動處方」的第一步。


(註:史考特個人認為除了醫學教育外,健康保險給付制度更是造成醫療忽視初級預防的主因。另外,在醫護長期過勞的狀態下,要維持「健康」生活形態真是比登天還難。)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時事】論死刑與健身的關係

隨機殺童的不幸消息在社群網站、媒體版面上吵到幾乎沸騰。各家評論迅速出爐,有人認為兇手應處以極刑,有人認為死刑不能解決一切。


史考特很少針對健身、健康以外的議題寫作,但我發現「死刑」與「健身」在觀念上竟有驚人的相似處,想與各位讀者分享。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飲食】保持身材一定得餓肚子嗎?

最近有讀者拿一篇文章來問我,想要保持好身材是不是一定得餓肚子?

閱讀完全文,史考特注意到作者強調的是「七八分飽」,而非「十分飽」,在這點上史考特完全贊同,作者的本意被標題殺人法給害慘了。

無論如何,史考特還是想與大家聊聊身材與飢餓的複雜關係。

先強調,我對該作者的言論表示尊重,也非常欽佩她在身材、健康以及社群經營上獲得的卓越成績。本篇僅就「維持身材是否一定得挨餓」這個科學議題作討論,對事不對人。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隨筆】以科學角度分析糖尿病病因

有讀者問到家中長輩從不吃精製澱粉,卻還是得到了糖尿病,這該怎麼解釋?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糖尿病的完整致病機轉尚不明瞭,還有很多問題沒有答案。




無論如何,以下是比較明確會引發糖尿病的因子:


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

【隨筆】關於升糖指數

拜讀水肥哥關於升糖指數的論點後,史考特有幾點想與大家討論:



1. 水肥哥引述的研究(Sacks 2014)與解讀基本上都是正確的,這是一篇設計嚴謹的臨床試驗。說真的,營養學界很少有這麼高品質的研究XD,被退稿從不手軟的JAMA刊登,正說明了本篇的重要性。

2. 升糖指數確實是爭議性話題,許多研究「不認為」低升糖指數飲食有特別好的減重效果,這也是為什麼史考特寫作中很少強調升糖指數。目前學界開始有這樣的聲音出來:「注重整體飲食型態(如效法希臘小島的地中海飲食),攝取天然食物,而非執著於升糖指數。

3. 本篇採用治療高血壓的DASH飲食,在食材內容上稍做變化而產生四個分組。翻開論文的附帶表格,我們會發現就算是高碳水合物、高升糖指數飲食,受試者吃的還是蔬菜、水果、低脂乳製品、堅果、白麵包、早餐穀片,而不是甚麼垃圾食物。

4. 這個研究反過來看,其實可以得出「增加蛋白質與脂肪攝取不會惡化胰島素敏感度」的結論。

5. Sacks等人的研究設計固然紮實,但五週時間並不能算是「長期研究」。Sacks自己也提到,將14篇時間大於六個月的研究成果綜合分析後,低升糖飲食雖沒有降低血糖,但成功降低了空腹胰島素濃度(Schwingshackl  2013)。長期看來,低升糖飲食並非沒有價值。

6. 此外,Sacks研究的對象是代謝相對健康的族群。健康人吃藥不會變得更健康,不代表生病的人不該吃藥。本研究的結論不可被推及到糖尿病患身上。

7. 同樣發表在JAMA上的文獻(Ebbeling 2007)指出,胰島素敏感度本來就不好的肥胖病患,對於低升糖飲食的反應特別好,也減去特別多重量。相較起來,代謝健康的人則對沒有這種優勢在。這或許能與本篇的研究成果相互呼應。

8. 這篇是否代表我們可以開吃Pizza、杯子蛋糕、巧克力?絕對不是的,我相信水肥哥也不是這個意思。就算胰島素假說最後被證明錯得無可救藥,加工食品、精製澱粉的低飽足感、高成癮性還是容易導致熱量過剩,並轉化成難以擺脫的肥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