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修改自:Ken Teegardin (Flickr)
史考特曾看過一篇健康減重文,裡面洋洋灑灑列出了一大堆「罪惡食品」的熱量表,告訴大家吃一份甜食要在跑步機上ㄍㄧㄣ多久才能消耗殆盡,所以這不能吃那不能吃等等...
那張表密密麻麻的程度,至今都還讓史考特印象深刻,不知道有沒有人真的去抄寫數字記起來慢慢複習。
這邊就開宗明義的講吧!史考特不贊成減重的朋友計算卡路里,這行為要花很大的功夫,實際帶來的幫助卻很小很小。接下來一分鐘健身教室的系列專文,就是要來討論這個議題。
準備好來破除這個最大號的減肥迷思了嗎?(這slogan怎麼有點老派...)
(這邊說的沒用,針對的是絕大部分減重的朋友。而健美人士、運動員、或是對飲食已經有一定程度認知的朋友,計算熱量可能會有其他的功用。)
熱力學第一定律
史考特不是念物理出身的,要來挑戰一下介紹物理定律這個艱難的任務,如果有講錯請不吝指正!
熱力學第一定律告訴我們,一個系統裡面的能量不能憑空消失或生成,它只能從一個地方被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如果身體是上述提及的這個系統,那麼食物裡面的化學能就是流入這個系統的能量。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我們可以知道吃下去的食物能量不是被消耗掉,就是被儲存起來了。(這邊不考慮營養從腸道流失的少數例子)
一個人會胖,他攝取的熱量一定比消耗的多,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能量不會憑空跑出來,史考特身上的肥肉一定是吃下去的食物貢獻的,沒有其他方法。
這也是提倡卡路里計算專家們的立論基礎:肥胖的人一定是攝取的比消耗多,那麼我們仔細計算熱量,只要最後有減少攝取或增加消耗,就一定會瘦啦!
根據這個理論,世界上從此再也不會有胖子,想出這理論的科學家應該也能解決人類肥胖問題而獲頒諾貝爾獎。
不過真實世界比想像中來得殘酷,肥胖問題持續困擾著全世界人口,還有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減重專家們。卡路里計算這麼樣一個聽起來完美的理論,怎麼會敗得如此悽慘?以下就讓史考特來為大家分析。
錯誤假設:攝取與消耗是各自獨立的變項
想像一個假設情境:今天A與B組成一個家庭(為了不引起性別偏見的聯想,史考特特別不提A與B的性別XD),其中A是辛苦賺錢的那位,而B是負責持家的那位。
B為了家務需要,每個月固定開銷三萬塊,那麼A如果努力加班工作爭取到月薪五萬,每個月就會有兩萬塊的存款跑出來(整個家的荷包就會變胖)。如果A這個月因為生病不能上班,收入只剩下一萬塊,那麼這個月家裡就要負債兩萬元(荷包變瘦)。
但現實世界是如此運作的嗎?當然不是!
在A賺五萬元的情況下,B可能會比較放心的花錢,導致實際存下的錢不到兩萬元。當A因為生病而收入減少至一萬元時,B當然會盡量減少花費,而讓實際的負債不到兩萬元。
人類會在資源充足時放心享受,資源匱乏時節省開銷。
巧的是,千萬年的演化讓我們的身體也內建這種智慧調節功能,在熱量充裕時調高基礎代謝率,在飢荒或是節食期間東省西省。一分鐘健身教室曾針對這兩種現象都做過介紹:
【觀念】難以捉摸的基礎代謝率(暴食提高代謝)
【飲食】節食系列文(三)減重停滯期(節食降低代謝率)
結語
因為攝取與消耗「不是」兩個獨立的變數,所以我們沒有辦法單純以調控攝取與消耗來減去多餘的脂肪。
不僅攝取的多寡會影響消耗,消耗的多寡也會倒過來影響攝取呢!史考特永遠記得小時候,每次去夏令營游完泳回來都會開啟暴食模式...
講到這邊,各位讀者可能認為卡路里系列文已經要沒梗了,其實這僅只是卡路里計算沒用,四個原因中的第一個。
還想知道為什麼計算卡路里沒有意義嗎?敬請期待一分鐘健身教室接下來的系列文。
大推作者對理論除盲的用心。
回覆刪除對於單純計算卡路里,而獲得預期的減重效果,
一樣是覺得不樂觀。
要搭配正確飲食觀念,配合運動習慣維持基本代謝,
才具備獲得期望成效的可能性。
看過一篇針對熱量分配在三餐比例的研究論文,
實驗結果中「早餐分配50%熱量攝取,整日能量消耗高於平均分配」
原因分析中外在觀察到大份量早餐者,
從早餐後就活動力較高。
從胰島素分泌量來看,同樣食物內容
在早上攝取的胰島素分泌量比晚餐時段進食少。
而胰島素的分泌是身體儲存的熱量的信號,
這邊卡路里一樣,但三餐分配比例就有整日能量消耗的差異,
也提供光計算卡路里而忽略其他變數的一個例子。